千姿百态的陆地
一位地理学家说过:“生活在地球上的人类是无比幸福的,因为地球母亲赠予了我们无数的自然瑰宝。”那么,现在就邀请你和我一起来探寻这无价瑰宝之一——“陆地”吧。
设想我们正坐着飞机从亚洲东端的上海出发,向西飞行,飞行的高度足够让我们看清广阔的陆地景象。好,现在让我们一起极目远眺,慢慢来欣赏这份地球母亲的赠礼。
首先映入眼帘的,是一望无际的平地,这在地理学上称为“平原”,确切地说,是“长江中下游平原”。正像我们所看到的那样,平原的地形十分平坦,没有太多的起伏,人们会在上面建起大大小小的城市,无数的居民世世代代生活在平原之上。
飞了一会儿,我们发现地面开始缓慢上升,一块新的、更高的“平原”跃然眼前。前后两块“平原”连在一起,但连接的地方却显示出清晰的起伏。高的那块“平原”就像是底下加了块增高垫一样。其实,这已经不叫“平原”了,准确的称呼应该是“高原”,也就是这一片平地的海拔其实比平原高了一个等级,通常在500米以上。我们现在所看到的,正是中国的“云贵高原”,它覆盖了中国的云南和四川两个大省,从高空俯瞰,极其雄伟壮观。
继续往前飞,我们来到了中国的“青藏高原”。这一高原被喻为“世界屋脊”,它的海拔比我们刚才经过的“云贵高原”还要高出很多。同时,我们也发现了青藏高原的另一个特点:地面的植被因为气温的急剧降低而明显减少了。
紧接着,一座巍峨雄峻的高山横贯在我们眼前。没错,这就是举世闻名的喜马拉雅山。你看见了吗?那座最高的珠穆朗玛峰,上面是皑皑的白雪,还反射出波光粼粼的太阳光芒。它是如此的伟岸,云朵只能爬到半山腰,就不得不中途放弃。
飞过巍巍的喜马拉雅山,我们的心慢慢平静下来。过了没多久,陆地再一次展现出它的百变姿态。这一次,地面就像是微风吹皱的湖面,也像来不及整理的床单那样,绵延起伏,一会儿平缓,一会儿崎岖,一会儿是平原,一会儿又是小山。原来,这样的陆地叫作“丘陵”,它以起伏多变著称。
突然,有人惊呼:“我们到达海洋上空了!”往窗外一看,果然目光所及全是汪洋的水波,水面之宽广像是没有边界,难怪大家会觉得是海洋。然而,这一顷碧波其实并非海洋,它只是一片湖泊,称作“里海”。因为它是世界上最大的湖泊,并且位于一大片陆地的内部,所以人们给它起了个名字叫“里海”。
很快,我们又看到了另一个巨大的湖泊——“黑海”。飞过黑海之后,我们终于又看见了星罗棋布的城市。这一次,陆地似乎故意深吸了一口气,整个地面都凹下去了,看着就像是一个个大坑。原来,这是最后一种类型的陆地——“盆地”。盆地就是像水盆一样凹进去的陆地,这名字起得是不是挺形象呢?
没过多久,我们终于飞到了真正的海洋上空,也给这一趟探寻陆地之旅画上了圆满的句号。
观看完多姿多彩的陆地景象之后,我们不禁要问:如此丰富多姿的陆地究竟是怎样形成的呢?
要弄明白这个问题,我们得首先理解一个前提:地球上的陆地是一直都在运动着的。陆地与陆地之间,同一块陆地的不同部分之间,都时刻存在着运动。正因为陆地运动的广泛存在和相互作用,才形成了不同类型的地形。例如:当陆地的某个部分向上抬升,抬升的地方就变成了高原,而保持静止不变的那个地方自然就成了平原。同样,陆地不同部分之间也会互相挤压、碰撞,地表会被压得支离破碎,这时就形成了丘陵。当相互挤压的运动十分激烈时,被挤压的地方就会抬升起来,如此便形成了山地。还有,陆地之间也存在着相互分离的运动,剧烈的分离会形成大面积的盆地,而轻微的分离则形成了幽长的裂谷。
因为陆地的运动从来不曾停息,所以直到现在,陆地仍在不断的变化中形成各种各样的地形地貌。也正因如此,一代又一代的人类才得以拥有这千姿百态、瑰丽动人的陆地宝藏。
一位地理学家说过:“生活在地球上的人类是无比幸福的,因为地球母亲赠予了我们无数的自然瑰宝。”那么,现在就邀请你和我一起来探寻这无价瑰宝之一——“陆地”吧。 设想我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