刘禅乐不思蜀
东汉末年,三国争霸,魏、蜀、吴三个国家划地割据、各自称王,并且相互征战讨伐。其中,魏国占据中原,实力最雄厚;吴国和蜀国则分别割据东南和西南地区,相互结盟共同抗衡位于北面的魏国。
蜀国的主公刘备育有一子,名叫刘禅。早年间,刘备南下之时将妻子和襁褓中的刘禅遗落在北方,使他们面临着随时被魏国俘虏的危险。为了解救妻儿,刘备派遣“五虎上将”之一的赵云率兵去营救。面对蜂拥而至的魏国大军,蜀兵奋勇抵抗,赵云身边的战士悉数战死,他最终杀出一条血路,将主公的妻儿安全救了回来。正因为刘禅幼年时有过这种经历,刘备对他是加倍的溺爱补偿,这为日后埋下了悲剧的种子。
刘备去世后,刘禅继位成为蜀国国君。此时的魏国实力更加强大了,蜀国面临灭国的风险与日俱增。然而,本该励精图治、收复中原的刘禅却安于现状、不思进取。他终日饮酒作乐不理朝政,久而久之,蜀国不但国力日渐衰微,其国土也不断被魏国侵占。最后,蜀国灭亡了。
蜀国灭亡后,魏国将刘禅等一行人关押在魏国的国都许昌,并为他们提供了衣食住行,还派人日夜监视。在被软禁的日子里,刘禅丝毫都不觉得耻辱,反而像以前在蜀国那样寻欢作乐、无忧无虑。
有一天,魏国为了试探刘禅等人内心是否还有复兴蜀国、卷土重来的意愿,便故意宴请他们,并在席间特意表演蜀国的歌舞。当看到蜀国歌舞时,除刘禅一人外,其他蜀国人都表现得十分痛苦,流露出对故国灭亡的悔恨和不甘之情。而作为蜀国前主公的刘禅,脸上看不出有半点的痛苦。他看见故国的歌舞,就像看见其它事物一样稀松平常,甚至还为歌舞者连声叫好。在座的人都对刘禅的举动感到十分惊讶。为进一步试探刘禅,魏国的人便问他看见蜀国歌舞有没有勾起对故国的思念。刘禅回答说自己在魏国目前的生活是那么舒心惬意,天天都是快乐无比,实在一点都不想念以前蜀国的日子了。听到刘禅的回答,魏国彻底放松了对刘禅的戒心,觉得像他这样恬不知耻的亡国之君是不会再有任何的威胁了。后来,魏国就解除了对他们的监视,随他们自生自灭了。没有了魏国的束缚,刘禅继续饮酒作乐,把亡国的记忆全抛在脑后,直至最后客死魏地,蜀国再也没有重建起来。后来,人们把刘禅的故事总结为一句成语——“乐不思蜀",以此作为对不思故国、弃祖忘本行为的一种鞭策。
刘禅乐不思蜀的故事给后人上了一堂深刻的历史课,它告诉人们:永远不能忘记自己的来处,也不能忘记自己的根。失败的印记并不会因为遗忘而消逝,它只会凭借坚忍不拔与自强不息的精神被慢慢抹去。乐不思蜀的人注定被世人耻笑,只有坚忍不拔、不忘根本的人才会得到他人的敬重!
东汉末年,三国争霸,魏、蜀、吴三个国家划地割据、各自称王,并且相互征战讨伐。其中,魏国占据中原,实力最雄厚;吴国和蜀国则分别割据东南和西南地区,相互结盟共同抗衡位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