猜灯谜的由来
“一时欢乐一时愁,想起千般不对头;如若想得千般到,自解忧来自解愁”,这是一首精妙的“谜语诗”,谜底就是“猜谜”本身。猜谜活动历史悠久,早在几千年前就出现了。而由普通的猜谜发展为“猜灯谜”,其间还有个有趣的故事。
从前有个胡财主,他腰缠万贯、富可敌国,却爱财如命、十分吝啬,表面上总笑嘻嘻的,暗地里干的净是欺男霸女的龌龊勾当,百姓们都叫他“笑面虎”。这只笑面虎对于衣着华贵、身份地位比自己高的人,百般巴结、阿谀奉承;然而对那些衣衫褴褛的穷苦人,则不屑一顾,甚至百般羞辱。
春节将至,胡家门前出现两个人,分别是衣衫华贵的李才和穿得破破烂烂的王才。笑面虎一见李才身上昂贵的衣服,赶忙迎出门来,笑容满面。李才说要“借银百两”,笑面虎当即答应了下来,让家丁赶快去取银子。此时王才走上前,轻声说道:“老爷,我想借点粮,家里实在揭不开锅了。”笑面虎瞥了一眼他打满补丁的衣服,冷笑道:“穷小子,快滚开!”王才来不及再多说些什么,就被赶了出去。他越想越气愤,下定决心要好好嘲讽这只缺德的笑面虎一番。
不久,元宵节来临,家家户户房檐屋头都挂上了五光十色的花灯,绚烂夺目。王才也打出一顶又大又亮的花灯走上了街,最为新奇的是,花灯上还题着一首诗。王才来到胡家门前,把彩灯挑在最显眼的地方,引得来往路人驻足观看。笑面虎正在洋洋自得地赏灯,见此情形,连忙命身旁的账房先生把那四句诗念给自己听。账房先生定睛一看,念道:头尖身细白如银,论秤没有半毫分,眼睛长到屁股上,光认衣裳不认人。
笑面虎一听,勃然大怒,这不是在嘲讽我嘛,怒骂道:“好小子,竟然敢骂老爷我!”他一边叫喊,一边命令家丁抢走花灯。王才不慌不忙地把花灯挑到身后,理直气壮地问:“胡老爷,你怎么知道这四句诗是在骂你呢?”笑面虎怒气冲冲地说:“你自己念念灯上那四句诗,这不是骂我难道是在骂你自己?”王才冷笑道:“胡老爷息怒,你这是自己疑心太重啊。我这首诗只是一个普通的谜语,谜底就是‘针’,你想想是不是这个道理。”笑面虎仔细一想:谜底的确可以说是针啊!他气得满脸通红,却自知理亏,无话可说,灰溜溜地走了。
来年,不少人纷纷效仿王才,把谜语写在花灯上,供赏灯的人猜测、取乐。“猜灯谜”的习俗就这样流传了起来,直至今天。
“一时欢乐一时愁,想起千般不对头;如若想得千般到,自解忧来自解愁”,这是一首精妙的“谜语诗”,谜底就是“猜谜”本身。猜谜活动历史悠久,早在几千年前就出现了。而由普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