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功只靠一粒米
有位家境贫寒的年轻人,父母一直无力供他读书,甚至连养家糊口都难以保证。为着生存,他东拼西凑,向邻里亲友借来200元。由于没经验,也没文化,他便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开了一家小米店,店铺位于一条偏僻的窄巷子尽头。那时,镇上已经有几十家米店了。年轻人的店,开得最晚,规模最小,连地点也是最偏僻的。因此,在开张后很长的一段时间里,他的小店都是门可罗雀,几乎没什么生意。
守着米店观望了一段日子,年轻人意识到天天呆在店里等顾客,无异于守株待兔。于是,他开始背着米穿街过巷,挨家挨户地叫卖。但一天下来,依然生意惨淡。也是的,谁会无缘无故买一个无名小贩手中的米呢?于是,年轻人开始思考:自家的米店要怎样做,才能拥有别家没有的独特之处呢?
通过仔细观察,结合自己的亲身体验,年轻人发现了一个规律:由于农民收割稻谷的时间和工具条件有限,后续工厂加工的技术也比较粗糙,这样致使大米中通常都掺杂着不少杂质。所以人们在煮饭前,必须一遍又一遍地淘米,把掺在米中的杂质剔除干净,这样既麻烦又浪费时间。年轻人就想:假如从一粒米开始,帮人们免掉反复淘米的麻烦,这或许正是一个商机。于是,他请两个弟弟帮忙,一起将掺在米里的砂砾、秕糠等杂质一点一点捡掉,再挨家挨户地去推销捡干净的米。这次,细心的主妇们发现这年轻人的米看起来确实比别家干净,于是都欣然买下。就这样,买米的人口口相传,众人都知晓这年轻人专卖干净的优质米了,他的生意便开始红火起来。
但年轻人没有满足现状,他继续寻找新的点子。那时,镇上的居民出行、购物,全靠步行。这对于身强力壮的年轻人倒没什么,但对于年老体衰甚至腿脚不便的老年人就相当不便了。注意到这一细节后,年轻人又开启了“送米上门”的服务,这在当时真是一大创举!从此,只要镇上的顾客需要送货服务,年轻人就会免费送上门去。而且他不只送到顾客门口,还会送进门内,帮着把米倒进米缸里。如果米缸内有旧米,年轻人就把旧米倒出,把米缸清理干净后才倒入新米,最后把旧米放回上面,这样可以保障陈米不会因存放过久而变质。如果遇上出行不便的顾客,年轻人还会记下这家人的米缸容量,问清楚家里几口人吃饭、每人饭量如何等信息,借以推算客人下次买米的时间。时间一到,顾客不必亲自上门就能收到年轻人送过来的数量合适的米。这一系列贴心、周到的服务令顾客们都深受感动、交口称赞。渐渐地,米店的回头客越来越多。
经过一年的顾客和资金积累,年轻人又开了一个碾米场,并将店铺迁到镇上最繁华的地段,就这样正式开启了他的大米事业。
通常,人们的眼睛习惯于盯着那些宏大的、轰轰烈烈的大事业,都梦想着有朝一日做出伟大的创举。然而,如果能把一件小事做到极致,那未尝不是一种成就。谁说从一粒米开始的事业就不是伟大的创举呢?
有位家境贫寒的年轻人,父母一直无力供他读书,甚至连养家糊口都难以保证。为着生存,他东拼西凑,向邻里亲友借来200元。由于没经验,也没文化,他便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开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