神农尝百草
上古时候,五谷和杂草生长在一起,药物和百花也开放在同一地,到底哪些粮食可以吃?哪些草药能治病?谁都分不清。
人们靠着打猎为生,但这样的生活很不稳定。有时猎物打的少,就不得不挨饿;有时猎物打的多,存起来下次吃的时候又变质了;到后来,天上的飞禽越打越少,地上的走兽越打越稀,人们就总是饿着肚子。再加上当时人们居住在野外的洞穴,经受各种风雨寒暑、毒虫叮咬,很容易生病或中毒,老百姓也不知道该怎么使用草药,只好忍受着病痛的折磨。
老百姓的疾苦,炎帝瞧在眼里,疼在心里。要怎么给老百姓充饥?怎么为老百姓治病呢?
炎帝苦思冥想了三天三夜,终于想出一个办法,他决定亲自尝一尝各种草木,以辨明它们的性味和相互之间的搭配方法。就这样,炎帝带着一批臣民去到野外和深山,逐一地品尝各种植物,仔细体验每种植物的滋味和吃后的反应。有些草木的毒性很强,炎帝吃后感觉很难受,但他还是忍着痛苦,告诉身边人自己的感受,让他们一一记录下来:哪些草是苦的,哪些是热性的,哪些是凉性的,哪些能充饥,哪些能医病,臣民们都记录得清清楚楚。
炎帝用这种方式尝遍百草,最多时一天之内就中了七十次毒,随从们都劝他不要再尝了,太危险了!可是他说:“百姓们没有吃的,生了病也不知道怎样医治,我怎能就此放弃呢?”说罢,他又摘了一片草叶放进嘴里。
有一次,他把一棵草放到嘴里后,立感头晕目眩,一头就栽倒在地上。臣民们都急坏了,不知如何是好。这时,旁边的树叶上正好有几滴水滴进了炎帝的嘴里,炎帝动了动嘴唇,渐渐苏醒过来。他摘下树叶闻了闻,又放进嘴里尝了尝,感觉非常清香,就给它起个名字叫“茶”。后来炎帝再中毒时,就喝茶来解毒。
炎帝就这样日复一日地尝啊尝。当他尝出稻和麦这些五谷能充饥,便让随从把种子带回去,教会了老百姓种庄稼,人们因此称他为“神农”。炎帝还尝出了三百六十五种草药,并著成药书为天下百姓治病,这就是著名的《神农本草经》。
上古时候,五谷和杂草生长在一起,药物和百花也开放在同一地,到底哪些粮食可以吃?哪些草药能治病?谁都分不清。 人们靠着打猎为生,但这样的生活很不稳定。有时猎物打的少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