奇特的语言
在经常有蚂蚁活动的地方,你可以做这样一个小实验:把一小片馒头或一只死苍蝇放在有蚂蚁来往的路上。过了一会儿,你会看到:一只蚂蚁正用上颚钳住它,努力想把它拉走。如果这只蚂蚁拉不动的话,它就会匆匆爬走。过了一会儿,便有许多蚂蚁一起赶过来。它们拉的拉,推的推,齐心合力,终于把比它们身体大许多倍的食物搬进了蚁巢。
这些蚂蚁是怎么得到消息的呢?原来,小小蚂蚁也有它们自己的“语言”,不过它们是用鼻子来“说话”的——那是一种气味语言。你可能感到奇怪,蚂蚁的鼻子长在哪里呢?气味语言又是怎么一回事儿?
原来,蚂蚁的头上有一对触角,看上去就像一对鞭子,它们不仅会动,还能“闻”气味,这就是蚂蚁的鼻子。在触角的表面,有许多我们肉眼看不见的小孔,在小孔里面有专管闻气味的细胞。这对触角就是蚂蚁的嗅觉器官。
而在蚂蚁腹部末端的肛门和腿部则有一些腺体,能分泌各种具有特殊气味的化学物质,叫做外激素,又叫做信息素——这就是蚂蚁用来传递信息的工具。
当一只蚂蚁遇到一大堆自己搬不动的食物,它立刻掉头就走,回巢报信。在回巢的路上,它一面走,一面从肛门里排出一滴滴的信息素,滴到路上,为的是告诉同伴:只要沿着这条路,就能找到食物。由于这种气味起到了路标的作用,科学家就把它称做“示踪信息素”。
报信的蚂蚁回到蚁巢后,就用两根触角碰撞巢里其它蚂蚁的触角,告诉它们食物在哪里,走哪条路线。这时候,得到消息的蚂蚁会很兴奋,急急忙忙沿着气味路标找到食物,然后便齐心合力,把食物搬回巢里。
蚂蚁打仗也是靠着气味来传递情报的。一场蚂蚁战争,往往是由“边界”冲突引起的。蚂蚁家庭的“边界”不像人类的国界,它们既不立桩,也不依靠山水地势,而是凭借气味。每个蚂蚁家庭都有自己特殊的气味,每一只蚂蚁都能根据气味认出自己的同伴,绝不会与别窝的蚂蚁混在一起。
不过,气味有时也会让蚂蚁之间发生误会。有的蚂蚁不幸死在巢里,它的尸体会发出一种难闻的臭味,同伴们闻到臭味,立刻就七手八脚地把它抬到巢外掩埋。假如一只健康的蚂蚁身上也沾染了这种气味,那小伙伴们是连看都不看一眼,不管三七二十一,也把它扔出巢外的。看来,蚂蚁是单凭气味来办事的呢!
(作者:梁璐钰。收入课文时,略作改动。)
在经常有蚂蚁活动的地方,你可以做这样一个小实验:把一小片馒头或一只死苍蝇放在有蚂蚁来往的路上。过了一会儿,你会看到:一只蚂蚁正用上颚钳住它,努力想把它拉走。如果这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