骑青牛老子出关
老子姓李名耳,字聃,又称老聃,是道家学派的传奇人物。据说,老子刚出生时,头大眉宽,双目深邃,眼珠清澈,因双耳又长又厚,故起名为“聃”,今天人们说的“大耳有福”就是因老子而来。
老聃自幼聪敏好学,求学于德才兼备的商容先生。三年后,商容先生因“自己之学有尽、聃儿之学无穷”而辞行李家,并引荐老聃入太学博士处学习。老聃到太学后无所不学,无所不阅。三年后,太学博士举荐他至周王室的藏书室为官。
当时正逢王室动荡不安,战乱中不少史书典籍被盗,老子因而受到牵连,于是辞官归隐。虽然隐居山野,但老子目睹战火连绵不断,乡村断壁残垣,田地一片荒芜,百姓流离失所,苦不堪言。对此老子心痛不已,却也无能为力,于是决意骑一青牛,西出函谷关。
驻守函谷关的官员关尹,自幼好观天象。这天夜晚,关尹看见紫云滚滚而来,断定会有圣人前来。他发现紫云之首为白色,便猜想所来之人是一位老者。关尹很早就听闻老子的大名,心想莫非是老子将至?于是派人清路焚香,准备迎接圣人。
这天傍晚,太阳已经落山,只剩下一丝余晖。关尹正要下关查看,忽然看见在稀稀落落的行人中有一位老者,倒骑着青牛而来。只见老者银眉鹤发,红颜素袍,简朴干净,颇有仙风道骨之气。关尹三步并作两步,奔上前去,连连参拜圣人。
老子见叩拜之人仪表堂堂,五官端正,威风而不凌人,恭敬却不谄媚,并非一般常人,便问道:“大人为何行此大礼,叩拜无名老翁?”关尹连忙回答:“我早已听闻先生大名,今日有幸得见,请您一定要留下指教一番。”老子说:“我不过是一届老翁,真是惭愧。”关尹道:“小官没有大学问,略知星辰云雨变化。今见紫气西来,我就猜想是您老人家将要前来。”老子听后,抚须一笑。
当关尹得知老子决意西去,不禁连连哀叹,恳求道:“先生是大圣人,您此行西去,将是天下的损失,我不能放您过关。但是先生去意已决,我希望先生将圣德圣言,记录下来。我虽是一个浅陋之人,但愿意传播先生的真言。您所著之书日后必定流芳千古,造福万代。”关尹极力挽留老子暂时住下著书。
老子答应下来,于是上溯历代王朝兴衰、下及寻常百姓祸福,洋洋洒洒著成上、下两篇,一共五千言。上篇开章为“道可道,非常道;名可名,非常名”,被人称为《道经》;下篇起首为“上德不德,是以有德;下德不失德,是以无德”,被人称为《德经》;上下两篇合称《道德经》。
《道德经》著成后,关尹几番劝说也没能留住老子,于是放他西行。老子气定神闲地驾着青牛,飘然而去,不知所终。
老子姓李名耳,字聃,又称老聃,是道家学派的传奇人物。据说,老子刚出生时,头大眉宽,双目深邃,眼珠清澈,因双耳又长又厚,故起名为“聃”,今天人们说的“大耳有福”就是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