李密牛角挂书
前往缑山的路上,一头老牛缓慢地前行,牛背上铺着草编的垫子。一位少年,正专心致志地捧着书读,牛角上还挂着一部《汉书》。不管道路的曲折和途中的纷扰,这位学如不及的少年始终埋着头读书。
少年打听到缑山有一位名士名叫包恺,包恺饱读史书,尤其精通《史记》和《汉书》,少年决定前去向他求学。路途遥远,少年一边赶路一边读《汉书》中的《项羽传》,他心无旁骛,求知若渴。
正当少年全神贯注地读书时,越国公杨素骑着快马从后面赶上来,看见倚在牛背上的少年书生,手捧着书,在牛角上还挂着书,立刻被他吸引,他勒住马感叹道:“这么勤奋的少年书生真是少见啊!”少年全然不知路上发生了什么,但闻声回过头来,认出越国公,赶忙跳下牛背,行礼问候。越国公暂停赶路,问道:“你叫什么名字?去往何处?又在读什么书?”李密谦恭有礼地答道:“小生名叫李密,打算前往缑山拜访名士包恺。听闻包恺精通《汉书》,我前去求学,途中百无聊赖,便以读书消磨时光,我现在看的是《项羽传》。”杨素听罢对李密肃然起敬,老少二人便交谈起来,李密出口成章,头头是道。杨素深深感到后生可畏。
杨素回家后百感交集,对儿子杨玄感说:“我今日见识了李密的胸怀和风度,是你们几个兄弟不可企及的。他前去求学,途中还牛角挂书,不虚度片刻读书的光阴。我希望你们能见贤思齐,日后也学有所成。我与他交谈,发现他学识广博,不同凡响。日后你们若遇到什么事情,可以找他商量,以求得万全之策。”杨玄感听完父亲的教诲,便与李密结为朋友,两人相交密切。
隋炀帝九年,杨玄感在黎阳起兵叛乱,为了取得万全之策,派人入函谷关请李密,为他出谋划策。但在此后的战乱之中,杨玄感被兵马包围不得善终。李密却因饱读诗书、足智多谋、能屈能伸,成为隋末农民起义队伍瓦岗军的首领。
前往缑山的路上,一头老牛缓慢地前行,牛背上铺着草编的垫子。一位少年,正专心致志地捧着书读,牛角上还挂着一部《汉书》。不管道路的曲折和途中的纷扰,这位学如不及的少年...